实验室将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遵循湖北省“323”攻坚方案,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研究方向一:环境相关性疾病及其机制研究
开展环境与免疫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环境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等)、环境与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环境与恶性肿瘤的研究工作。探究环境污染物是否会诱导环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向二:动物源性疾病研究
动物源性疾病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病、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一大类疾病总称。在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动物源性疾病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也计划开展人类其他相关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流行病学及诊断研究。
研究方向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环境调控
(1)开展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关联性研究。实验室拟对咸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关联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环境因素间的耦合健康效应。开展大样本量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观察性或前瞻性队列),建立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暴露健康效应评估。利用时空建模和预测预警等分析方法,深入挖掘环境污染物和居民健康效应数据的时空信息和变化规律,合作建设智慧环保物联网,建立咸宁市环境污染及居民健康效应的预测预警研究体系。
目前城市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本实验室响应咸宁市大健康产业研究,将基于减少城市热与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和促进两种途径,提出健康城市的新理论与技术示范,提升城市健康水平。
(3)生态环境的治理技术。针对咸宁市斧头湖生态环境恶化、潘家湾地区有机污染严重、茶山土壤氟严重超标等问题,结合咸宁市特色产品竹资源和苎麻,研发高比表面积的生物质炭,开发以植物材料为主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污染物的治理。
研究方向四:基于生态多样性的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研发
本实验室通过开展环境诱发过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寻找相关的药物靶点;研究药物控释体系,进行新型小分子缓释药物开发,达到对疾病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从咸宁市特色产品中筛选具备抗氧化能力物种,建立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和鉴定技术,开发优质抗氧化保健食品;通过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提出中国成人氧化炎症诊断标准和中国成人氧化应激正常值范围标准的建议值,并力争上升为地方或行业标准。开发便携式氧化炎症诊断仪器,实现“氧化炎症”的普查和监测。